晋厉公六年兴师讨伐郑国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到齐、鲁两国请求援兵楚
晋厉公六年,兴师讨伐郑国,且派苦成叔和栾黡到齐、鲁两国请求援兵。楚恭王率领东夷邦国援救郑国。楚师阵营排列刚完成一半,晋厉公命令发动攻击。栾书说:“君主派栾黡乞求齐、鲁起兵,请等候他们搬来援兵再说。”郤至说:“不可以。楚国军队将要撤退,我们发动攻击,一定会获胜而归。楚国兵阵不避月食忌讳,这是第一个可利用的间隙;南夷邦国与楚军同来却不参与军阵,这是第二个间隙;楚国与郑国虽摆开阵势却不整齐,这是第三个间隙;况且楚军士兵在阵营喧哗,这是第四个间隙;楚国兵众听到喧哗一定会恐惧,这是第五个间隙。郑国要顾及楚国,楚国要顾及蛮夷,没有人有战斗之心,这个机会不可失去。”晋厉公听了很高兴。于是晋军在鄢陵打败楚军,栾书也因此怨恨郤至。
范文子论外患与内忧
本篇记载范文子阐述如何处理内忧与外患的关系。在晋楚鄢陵大战之前,晋国讨伐郑国,楚国发兵救郑,晋国君臣讨论是否要对楚国开战。晋国大夫都想对楚作战,只有范文子不赞成。他的理由是,君主只有在成功地肃正国内以后,才能对外用武。晋国的现实是严于治理小民而宽待大臣,这样就不能施行威武。如果晋国能够获胜也是出于侥幸,而抱着侥幸的心理施政,就一定会有内忧。范文子认为,只有圣人才能做到既无外患又无内忧,如果不是圣人,一定要偏于刑罚或者偏于施惠才可以。用偏于刑罚的方法对付外敌,尚有可救;可是一旦国内出了毛病就不可救药了。他主张放过楚国和郑国,让他们作为晋国的外患,以此警戒晋国君臣注意处理好内政问题,避免晋国出现内忧。范文子的思路是,以外患作为制约内忧的必要条件。后来的事实证明,范文子的意见是正确的。
鄢之役,晋伐郑,荆救之。大夫欲战,范文子不欲,曰:“吾闻之,君人者刑其民,成,而后振武于外,是以内和而外威。今吾司寇之刀锯日弊,而斧钺不行。内犹有不刑,而况外乎?夫战,刑也,刑之过也。过由大,而怨由细,故以惠诛怨,以忍去过。细无怨而大不过,而后可以武,刑外之不服者。今吾刑外乎大人,而忍于小民,将谁行武?武不行而胜,幸也。幸以为政,必有内忧。且唯圣人能无外患,又无内忧,讵非圣人,必偏而后可。偏而在外,犹可救也,疾自中起,是难。盍姑释荆与郑以为外患乎?”
荆:楚国。
君人者:君主。刑其民:俞樾说,应为“刑其内”,即用刑罚肃正国内。
成:成功。
司寇:掌管狱讼的官员。刀锯:用于平民的刑具。日弊:由于对平民用刑过多,所以刀锯日见其坏。弊,坏。
斧钺:指大刑。钺,大斧。不行:不行于大臣。
- 乌黑亮丽的头发健康阳光 养发护发小窍门[图]
- 堤防钓鱼网站网购6000万网民一年被骗300多亿[图]
-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图]
-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图]
- 齐景公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主公元前 —前 年在位 颜涿[图]
- 本起居本指群臣朝见皇帝此指迎接皇帝[图]
- 注“□”同原版纸书第十二卷,道应训【题解】“道”是万物的本原[图]
- 句无地名在今浙江诸暨御儿地名在今浙江嘉兴鄞(yín)地名春秋[图]
- 世上凭着听闻下结论的人往往有所局限往往有所局限那么凭听闻下的[图]
-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