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样想。他向汉武帝参了一本,对皇上说:“公孙弘现在位列三公,不像当年,生活百无聊赖,他有相当可观的俸禄,可是为什么还盖普通的棉被,吃简单的饭菜呢?”
皇上笑着说:“现在朝中上下不都称颂他廉洁俭朴吗?公孙弘是不忘旧时之苦,也不忘旧时之德!”
汲黯摇摇头,继续说道:“依微臣所见,公孙弘这样做实质上是使诈以沽名钓誉,目的是为了骗取俭朴清廉的美名。”
汉武帝想了想,觉得有几分道理。有一次,上早朝的时候,他得了个机会便问公孙弘:“汲黯说你沽名钓誉,你的俭朴是故意做样子给大家看的,他说的是否属实?”
公孙弘一听觉得非常委屈,刚想上前辩解一番,但是转念一想,汉武帝现在可能偏听偏信,先入为主地认为他不是真正“俭朴”。如果现在自己着急解释,文武百官也会觉得他确实是“沽名钓誉”。再想一想,这个指责也不是关乎性命的,充其量只会伤害自己的名誉。清者自清,只要坚持自己的作风,以后别人自然会明白的。这样想着,公孙弘把刚才的一股怨气吞了下去,决定不做任何辩解,承认自己沽名钓誉。
他回答道:“汲黯说得没错。满朝大臣中,他与我交往颇深,来往甚密,交情也很好,他对我家中的生活最为熟悉,也最了解我的为人。他对皇上您说的,正是一针见血,切中了我的要害。”
汉武帝满以为他要为自己辩护,听到这番话颇感意外,问道:“哦?是这样吗?”
“我位列三公而只盖棉被,生活水准和小吏一样,确实是假装清廉以沽名钓誉。”公孙弘回答道,“汲黯忠心耿耿,为人正直,如果不是他,陛下也就不会知道这件事,也不会听到对我的这种批评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这一番话,反倒觉得他为人诚实、谦让,更没有想到他还会对批评自己的对手大加赞扬,真是“宰相肚里能撑船”。从此,对他就更加尊重了。其他同僚和大臣见公孙弘对自己的心理供认不讳,如此诚实,这种人哪里会沽名钓誉呢?
“圣人见萌芽巇罅,则抵之以法”,公孙弘在此运用的抵巇是修补,以求挽回名誉。其特点是对自己“莫须有”的“巇”不加辩解,而是顺情而说,那么虚假之言便可不攻自破。可见,许多事情是不需要解释的,对相信自己的人而言,解释是多余的;对不相信自己的人而言,解释是没有必要的。所以对有些指责不需要辩解,清者自清,有时候解释反而只起到负面效果。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立势而制事,必先察同异,别是非之语,见内外之辞,知有无之数,决安危之计,定亲疏之事,然后乃权量之。其有隐括,乃可征,乃可求,乃可用。引钩箝之辞,飞而箝之。
钩箝之语,其说辞也,乍同乍异。其不可善者,或先征之,而后重累;或先重以累,而后毁之;或以重累为毁;或以毁为重累。其用,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或量能立势以钩之;或伺候见涧而箝之。其事用抵巇。
凡是揣度人的权谋、衡量人的才能,其目的都是为了征召和吸引或远或近的人才。一旦人才归附之后,就要确立相应的制度,考察和辨别人才的优劣,首先必须考察彼此之间的同与异,辨别言论的是与非,分析对内对外言辞的真伪,了解他们是否名副其实,是否有真才实学,能够提出决断安危的大计,确定亲疏之大事,然后权衡他们的轻重优劣,裁量彼此的长处和缺点,以便能够为己所用。一旦时势需要,就可以征召他们,可以依靠他们、任用他们。在与对方交谈时,要用一些话语诱导他们说出真实的意图和想法,从而洞悉他们内心的真情实感,再用褒扬的方法箝制对方。这就是“钩箝”之术。
- 乌黑亮丽的头发健康阳光 养发护发小窍门[图]
- 堤防钓鱼网站网购6000万网民一年被骗300多亿[图]
- 游玩山水亦复有缘苟机缘未至则虽近在数十里之内亦无暇到也[图]
- “今海鸟至己不知而祀之以为国典难以为仁且智矣夫仁者讲功而智者[图]
- 齐景公名杵臼春秋时齐国君主公元前 —前 年在位 颜涿[图]
- 本起居本指群臣朝见皇帝此指迎接皇帝[图]
- 注“□”同原版纸书第十二卷,道应训【题解】“道”是万物的本原[图]
- 句无地名在今浙江诸暨御儿地名在今浙江嘉兴鄞(yín)地名春秋[图]
- 世上凭着听闻下结论的人往往有所局限往往有所局限那么凭听闻下的[图]
- 这些话很快就传进了朝廷文武百官为之感动不已但是大臣汲黯却不这[图]